《只此青绿》观后感

2024-12-16 07:30:48

《只此青绿》观后感

  《千里江山图》大概公元 1112-1113年,北宋18岁的王希孟作于11.9米的长绢。

大概可以分为六个段落,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,最近一次展出在2017年。典型特征就是,满眼青绿山水,可行可望可游可居,千里江山奔腾起伏,“远山黛青,近山浓绿,赭石染山脚,晶莹飞瀑溅”。

在看电影的全程,每一幕都是美到落泪的程度,电影的最后易烊千玺的歌声在无言的表达之后,与我而言是觉得在很疗愈的一座寺庙,细风微雨焚香沁鼻时恰好传来的隐约钟声。从看完之后到现在的时间,在了解这幅《千里江山图》的时候,在看《只此青绿》舞蹈的时候,也尽力试图去代入希孟和电影创作者的心境,哪怕焚香、点茶、挂画、插花却“欲辨已忘言”。




电影分为十个章节,问篆、初见、唱丝、听雨、寻石、习笔、青绿、淬墨、苦思、首先让我觉得很感动的是,近千年过去,后辈们想介绍这幅作品的时候,代入的是作者的创作之路,好像是双眼饱含深情的站在希孟的案旁,替他守护烛光,替他披一件衣裳,也注意到了他无意散落在地的纸张。为美为艺术,也为创作的起承转合。

其次谁会在介绍一幅画作的时候,给到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一个视角呢;世人尽知宋徽宗艺术造诣极高,用料必定极其考究,只是在高山流水不惹凡俗超然物外的美好衬托下,谁会在意或者歌颂炮制繁琐背后的物力人工呢?




我最喜欢以及印象深刻的是“听雨”、“习笔”和希孟青绿展卷人同框同时空的旋转,和希孟身着白衣发丝凌乱的坐在案前提笔回首,大银幕上出现的注解。是在雨中跳跃翻滚的恣意;是帽插鲜花抱卷飞跑躲避老师又悄咪咪的粉衣少年郎;是历史是镜子是不同时空的无声对话但是大家都懂;是制笔人篆刻人织绢人制墨人磨石人的拳拳心意,也是后辈创作者们体恤到的创作之辛、十八岁少年山河在胸的大我最喜欢的一句注解“少年,心中若能容沟壑,下笔方能绘山河。”对于我来说,因为这个舞蹈这个电影,去了解了这幅《千里江山图》,并且深为震撼收获一些遐想一些感动,在日后若心有沟壑或者一时兴起的想起,就来一次中空飞行,再仔细一看这中国大地上,从古至今的江山千里无垠,然后“一回拈出一回新”,收获又一次的青绿。




读之落泪的电影注解摘抄:

“惟愿此笔能随你而行,全当我也追随你看看这大好河山

“我愿将你的名字篆作一枚名章,为你留下存在过的印记

—篆刻人”

“从前是我等心血织就,往后便看你如何行笔

织绢人




“我祖辈制墨,愿以这掌中墨色,将墨之坚真予你,将松之傲骨予你,将制墨人之嘱托予你

“少年,心中若能容丘壑,下笔方能绘山河—磨石人”

文:记者部石岩

图:微博

 

 

 

 


还能输入140
发表评论,请先登录!
|

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

返回顶部
主题管理
置顶
删除
加精华
修改
打气
屏蔽
转发
禁止回复
过户